媒体平台:文澜新闻
作者:詹新宇
时间:2020-11-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对“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是对我国传统经济增长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建议”说明时明确指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之所以采取“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的新型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一方面是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中长期规划目标要为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一,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采取一揽子政策组合去努力保障经济增长目标的圆满乃至超额实现,是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进行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方面的探索,但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被废止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重新开启成体系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并且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里,都在重要位置较为清晰地设定了经济增长目标:在“十五”规划里,将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设定为年均7%左右,并指出,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GDP要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要达到9400元;“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十二五”规划则提出,要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GDP年均增长7%;“十三五”规划要求,宏观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前,要实现“十四五”时期作为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良好开局,依然面临着一定的GDP增速要求。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进入换挡期,2012-2019 年GDP增速均值为7%,显著低于1978-2011年10%的平均水平,预计2020-2035年年均GDP实际增速要保持在4.8%左右,“十四五”时期至少要在5%以上,理想情况下应保持在5.5%左右。
第二,新型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从硬性约束目标向“以定性表述为主”的柔性约束目标的适时转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设定具体增长目标值的目标管理方式,在助推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数据失真、资源配置失效、宏观调控失灵等问题,本质上是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给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造成了扭曲与偏离。收集整理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当年经济增长目标相关的表述发现,按增长目标的约束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以上”、“力争”、“确保”等硬性约束目标,另一类则是采用“左右”、“上下”等留有余地的柔性约束目标。研究发现,在采用硬性约束目标时,通常对应着各级政府对辖区资源的“强配置”,伴随而来的是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扭曲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采用柔性约束目标时,政府干预辖区经济的程度通常有所减弱,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以地级市样本为例,2012年以来,采用柔性约束增长目标的地级市数量显著增加(从2012年的15.5%增加到2019年的61.6%),而采用传统硬性约束增长目标的地级市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可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定性表述为主的柔性约束增长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新型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从显性目标向“蕴含定量”的隐性目标的适时转变,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从而为高质量发展让渡更多空间。在2020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虽没有提及出明确的显性目标,但赤字率目标和“六稳”、“六保”的民生目标都隐含了须以一定的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速为基础。有学者根据3.6%的赤字率目标,倒推出2020年名义GDP增速目标约为5.4%,在进行价格平减后,从而得出政府预期的实际GDP增速为3.4%左右。同时,根据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再结合奥肯定律大致可以推算出900万新增就业所对应的经济预期增速约为3.6%。这既可以视为对202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基准预测,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蕴含定量”隐性经济增长目标的有益尝试。同理,在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远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擘画时,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六新”目标。显然,“六新”目标坚定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囊括了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力求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要实现这“六新”目标,又必须以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前提,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六新”目标里,蕴含着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高质量让渡出更多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适时创新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模式,是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也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了重要保障。